第(1/3)页 “如何革新?” 建业大帝的话语,却是百官的神色都是微微一怔。 按理说,建业大帝既然对李凡如此不喜,对他的门生,直接逐出去不就好了? 为何还要继续发问? 众人疑惑着。 陈有廷略一思索,不过片刻,便已经道:“草民以为,吏治之革新,首先之务,在于变科举、重贫门!” 他话语中正平和,不疾不徐:“科举本是极大之善政,有科举一道在,则天下士子归心,贫贱之门亦有晋升之阶,故天下风气,得之而改,四方英才,咸为圣上所用。” “然,近年来,科举之道,已是弊病极多!” “科举是选拔官吏根本之途,无功名,则不授官职,所以,科举重弊,所选拔的官员必然有问题!” “吏治,因此而坏!” 他对吏治的思考,着眼点在于科举之上。 闻言,百官也都是脸色沉凝。 这陈有廷,还真是学到了李凡的狂妄大胆啊,居然敢直接在朝堂之上,攻讦科举? 话里话外的意思,通过科举上来的官员有问题? 在堂的哪一个,不是科举的收益者? 陈有廷这话,也是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!这真是个不要命的!但,建业大帝却只是淡淡地看着,似乎陈有廷的话语,并没有让他勃然而怒。 “不知圣上可知,近年贫门子弟,有多少能够考上功名?” “天下之人,贫者八九,大族、士绅、门第仅占一二,但是,科举一道,却是大族、士绅、门第等占了八九成,真正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,不过十之一二,凤毛麟角!” “此消彼长,长此以往,朝堂之上,将皆为大族之人,既出大族,则必为大族谋利、为家族谋福,百姓之苦不见、苍生之累不闻!” “而贫寒之士子,虽寒窗苦读、悬梁刺股,然无名师所授、无名典可学,纵天纵之才,亦碌碌于乡野之间!” “是以朝堂之上,贫寒之子几乎不见。” 他说着,扫了一眼周围的百官,道:“圣上,您应该明白,如今的朝堂之上,有几人是出身普通百姓的?” “贫穷人家的人想要读书,资源却远远落后于大族、门第,所以,无法通过科举走到这朝野之上,那么这朝野之上,能够理解百姓、为百姓谋福的人,又怎会多呢?” “长此以往,则天下必然割裂,百姓受到越来越多的苦难,而圣上却无法知晓,因为,或许这朝野之上,已经无人会说出来了。” “所以,吏治之坏,在于当今的科举,已经无法公正地选拔人才!” “贫寒士子,想要走通这条路,太难了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