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5章:西定大同,北收燕云-《大宋皇家发行商》

    正值辽朝内乱之际,朝中许多人主张趁胜追击,一举将辽人赶出燕云十六州,乃至于更进一步跨越长城,和草原各族合攻契丹。

    新近弑君继位的耶律涅鲁古面临着耶律洪基一样的问题,是继续被牵扯在河北这个泥泞地里,还是抽调主力回去镇压草原各族叛乱。

    因为契丹各部族北归之意强烈,所以耶律涅鲁古没有选择,否则他就会步耶律洪基的后尘。

    他明白眼下只有求和一条路,所以遣使而来,表示愿意归还燕云十六州,并且奉宋朝为君主,自认为臣。

    宋朝这边,自然由此生出莫大的争议。一些人认为见好就收,差不多得了,辽朝毕竟是瘦骆驼,底蕴还在。

    赵昕见好就收不至于,战略目的只是完成一部分而已。但是赵昕的确想要暂时休兵,不过当初可是赵昕在宣德门楼上说要开启国战,不死不休的,必要灭辽国不可。眼下要放辽军北上,赵昕这话说不出口,但是和辽军主力死战,折损的可是宋朝的子弟兵呀,便宜都让草原各族得去了,脏活累活全让宋朝干是吧。

    两强拼的你死我活,最后得利的既不会是宋朝,也不会是辽朝。暂时休兵,对于宋朝而言是最优解,先让契丹人和其他草原民族打个你死我活,宋朝再进入草原之中,成为秩序维护者,推行汉唐以来的草原均衡战略。

    赵昕想要休兵,但是绝对不能够以签订盟约这种形式休兵。因为日后他还要北上呢,为了颜面,撕毁条约的借口可不好找。

    所以,赵昕推脱群臣争执不下,不给耶律涅鲁古明确回答,继续保持重兵压境的状态。但是避免演变为大规模战斗,而是成对峙局面。战争的主动权现在转变了,到了赵昕手中,抻得越久,契丹损失就越大。

    河北这边的战争停歇,但是在河东,赵昕催促曹讽出兵加紧围攻辽朝西京大同府,这一次攻陷大同之后,不得退兵,出兵将长城以南所有州县尽数占据。这一次,赵昕要把长城以南所有的土地拿回来,而不仅仅是燕云十六州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时间流逝,等到八月份,迟迟等不到宋朝的明确答复,耶律涅鲁古终于坚持不住了,大军在外迟迟不归,国境之内,叛乱频繁,几乎是无日无有,无地无有。他被迫统军北归,留下十万人马坚守南京析津府。

    敌退我进,赵昕几乎是立刻将析津府,也就是幽州围了一个水泄不通,并不着急攻打城池,围三缺一,用每日增长的围城人马震慑守军,希望逼得他们主动出城。

    眼下这幽州就是一座孤城而已,耶律涅鲁古如今急着在国中平叛呢,根本抽不出力气来协助。

    就这点人防守,赵昕都可以绕开幽州城,跨越阴山,直取辽中京。赵昕也确实派了人跨越阴山,但是目的并不是深入辽朝腹地,而是构建起阴山防线,特别是重启烽火瞭望台,密切关注阴山以北辽军的动向,万一他们杀一个回马枪,赵昕围城不得,反被中心开花就难堪了。

    至九月中旬,长城防线以南的土地,除了幽州城这个孤城之外,其他地方尽数为宋朝所有,而看似坚固的幽州城,也被赵昕渗透地四处漏风,每日都有部落军叛逃来宋朝,报告城中情况。以辽朝如今的现状,再围半年,幽州城不攻自破。

    之前不顾及同族之义,为辽人伥鬼的汉人,如今倒是一个个苦着喊着说契丹如何残暴不仁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。

    赵昕自然是既往不咎,全盘接下,不仅好吃好喝地招待,而且还承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,编户齐民。王朝更迭,对这帮人几乎没有影响。不仅如此,日后在书写历史的时候,赵昕还要专门让史官重重写上一笔,突出他们的“功劳”,表明民族向心力。

    很无语是吧,史书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会把一切真实的事情都记载进去呢?写下来的东西都是希望你能够看到的。

    至十月,天气转寒,赵昕没有心思继续围城了,下达最后通知,让守军投降,表示不杀降。不过真要投降之前就降了,谁让赵昕“仇辽”呢,契丹族根本没有人敢投降,生怕赵昕变脸。

    如此,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,里应外合,幽州城在三天内被攻陷,凡契丹族裔,尽数屠戮殆尽。这里所谓契丹族裔,包括身上流着契丹血脉的人,比如所谓的汉人世家韩家,这批人早已契丹化,赵昕可不认他们是汉人。一些鼻梁比较高耸的汉人,在此期间也被误杀,算是悲剧了。

    如果赵昕的态度不是如此坚决,幽州城不会坚持三天,招降会顺利许多。如今即便是攻下来了,在巷战的时候宋朝方面也折损近五千人,损失惨重。

    赵昕倒是想要民族包容呀!但是之前话说得太满,现在倒是不好放过。再说了,辽人掘黄河这事属实招恨,军队的怨气需要有一个发泄的地方。

    攻城的代价很大,但是将这片土地上所有契丹人清理干净后,赵昕正好进行移民,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样可以任意涂抹。

    幽州城内堆积如山的尸体被清理后,赵昕踏上了这座城池,街道附近满是斑驳的血迹,根本没有清理干净,城池中萦绕着尽是血腥味。

    宋朝几代君王,心心念念想要收复这座城池,却功败垂成,赵昕得此功劳,足以谥号为武。但是赵昕的梦想,却不只是一个武。

    赵昕感慨的时间不多,因为还要解决接下来的难题,现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是否要越过长城攻灭辽国。这涉及到了国战是否要继续下去。

    收复燕云并大同府,军威正是鼎盛之际,群臣百口一词,建议继续出击,宜将剩勇追穷寇。特别是武官们,更是恨不得现在就顶着风雪出塞,辽朝而今风雨飘摇,这灭国的功劳谁不想要,这可是名垂青史,万世留名的好事。

    但是赵昕拒绝了众人的请求,原因只有一个,治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