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沙王吴康石五校尉坐在豆卢军的大营中,沙校尉对着堂下的亲兵说道:“什么?刺史府拒绝发兵?” 堂下的亲兵说道:“是的,贾刺史说,攻占盐池盐场的并非匪盗。” 沙校尉不怒反笑说道:“不是匪盗?不是匪盗难道还是官军吗?” 亲兵说道:“贾刺史说,是建宁王手下的盐官接收了盐场。” “建宁王?!” 沙校尉提高了音调,他一下子站起来说道:“贾思顺这老匹夫,什么时候和建宁王勾结上了?” 另外四名校尉的脸色都变了。 建宁王李炎在瓜州的事情已经传遍了陇右道诸军,不过那到节制陇右诸军的圣旨,在这些桀骜军将看来就是一个笑话。 随便找一个“边情紧急”的借口,就可以拒绝建宁王的调令。 可是不听调令是一回事,直接和建宁王作对又是另外一回事。 建宁王是陛下的亲子,如今皇帝手里的兵马也逐渐多了,中原战事逐渐有了分晓。 朝廷正在恢复对各地州府的掌控力,这时候公然反叛显然是不明智的。 沙校尉脑中转过了无数的念头,最后沉默的坐下来。 最为桀骜的吴校尉说道:“劳什子的建宁王,盐池盐场一个月那么多钱的收入,难道就拱手让给建宁王!?” 康校尉家族经商的,是豆卢军的大管家,他说道:“少了盐场的收入,空出来窟窿怎么补?下面的人也不会善罢甘休的。” 沙校尉沉思了一会儿说道:“必须要刺史府的铜符!多带几个士兵,直接‘请’贾刺史的调兵文书!” 按照大唐的军制,沙州刺史贾思顺也兼任豆卢军讨击使和沙州节度使。 调动一百人以上的军事行动,是需要节度使的调兵文书的。 这倒不是说沙校尉多尊重贾思顺,而是有了调兵文书,豆卢军才能名正言顺。 毕竟豆卢军上下也没有跋扈到能够公然造反的地步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