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虽然德国为了奥运会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,不过对于吞并的步伐却一点没有放缓。 至少缺乏抵抗意愿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德国眼里就是一块肥肉,他们没有理由吞下去。 事实上,在《慕尼黑协定》之后,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府已经选择了投降。 当时,在捷克斯洛伐克统治阶级眼里,他们已被列强出卖、又失去了险要的苏台德山地作为庇护,维持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已经不可能了。 不过,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毕竟还没有最终灭亡,所以他们还需要一个裱糊匠来勉强装点一番门面。 对此,强硬一点的人如贝奈斯总统选择在1931年10月5日作出消极抵抗,也就是辞职,以待将来时局的变化; 但实质上,此举也意味着他们对国家的前途已经完全灰心了。 那么,更软弱或者说更“主流”、更“现实”一点的统治阶级成员就在国会选择了法官伊米尔.哈查作为新的总统,这是11月30日的事情。 就在捷克斯洛伐克陷入混乱状态的1931年10月,苏军率先占领了切申,尽管就引起了波兰的强烈抗议,不过苏联并没有理会。 12月4日,德占区“选举”产生了苏台德共和国大区政府。 这时候,新上台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选择了“现实主义”路线,也就是向德国靠拢。 这一选择也是合乎统治阶级的逻辑:既然英法已经出卖自己了,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同德国进行合作了。 另一方面,为了避免重演苏台德事件,作为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哈查很自然就跟天主教会取得了联系,在其帮助下向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卢塞尼亚方面作出让步,承认后者自治。 随即哈查宣布把国家给联邦化,改名叫捷克-斯洛伐克,由波西米亚-摩拉维亚、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-乌克兰这三个自治邦组成。 不过,这个宪法改革只是停留在草案阶段,没有能够最终完成,因为后续的国际形势变化速度实在太快了。 在此期间,英法基本上也对捷克斯洛伐克放弃治疗了,唯一的动作就是给了1200万英镑(其中还有800万是借的),用来安置被德、波、匈三国占领军赶出占领区的捷克斯洛伐克公民。 本来,哈查这么做是有可能保住一个亲德而松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