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南京街头。 朱元璋和汤和二人换上了寻常百姓穿的布衣,装作百姓闲逛在大街上,打算找几家布行问问布匹价格。 两人看了报纸那份广告后,便生了疑惑。 为什么布匹会这么便宜? 还是说如今生产力提高,布匹价格下来了? 朱元璋还是希望百姓能够过得更好,比如宋朝的时候,人们的收入普遍比现在高, 但各种商品价格却更低。 因而宋朝的百姓生活比较富裕,生活富足,百姓有吃有穿。 想到宋朝,朱元璋笑着闲聊道:“老兄弟,最近咱一直在看史书,你知道宋朝是如何走向溃败的么?” 汤和想了想, 道:“偃武修文?军力疲软导致?” “并非如此,这只是表象。” 朱元璋缓缓道:“起初, 咱的想法跟你一样, 可咱最近不停的翻阅史书,看得最多的就是宋朝,宋朝明明非常繁荣, 可为什么只有一百多年,说没就没了呢?咱经过日夜思虑,总算发现了宋朝走向衰弱的真正缘故!” 说到这,汤和来了兴趣, “大哥, 愿闻其详。” 朱元璋哈哈一笑, 道:“你肯定想不到,真正的原因就在宋太祖赵匡胤自己身上,他一开始就做错了一件事,导致宋朝的结局。” 汤和眼睛一瞪,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,惊讶道:“为何?” 朱元璋有人倾诉自己的发现, 心情也格外好, 缓缓道: “都城,是全国最大的城市,也是消耗物资最多的地方,宋国的都城开封还是在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叉处。” “看似是一个建都的好地方,可问题就在于,开封一马平川,没有雄关险隘。” “其实赵匡胤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想把都城移到洛阳,可遭到文武百官找各种理由反对,因为这些百官的的家业田地都在京都。” 听完这些后,汤和疑惑道:“大哥的意思是赵匡胤建都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结局?” 朱元璋颔首:“没错。” 汤和道:“这老弟愚昧,想不通其中的道理。” “咱还没说完,” 朱元璋接着道:“百官反对迁都,提议用兵力优势,弥补地理上的不足。赵匡胤不认可,可他当时没有魄力,最终妥协。只好给京都开封补充兵力,这就是错误的第一步棋。” “守军越多,耗费的钱财、银两就越多!随着辽国、金国的崛起,宋朝的后续君主, 不得不继续扩充兵力, 最高的时候京都光是守军都有八十万!” “全国都给为开封输送物资,人力物力大量损耗在路上,亡国之前,北宋的朝政就崩溃了,靖康之变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” “在赵匡胤作出决定的那一刻,随着历史的车轮前进,他将为这个错误付出巨大的代价!” 说完,朱元璋看着汤和吃惊模样,微微一笑。 “大哥,汤和佩服至极!” 汤和彻底惊呆了,没想到圣上对历史研究的如此透彻。 原来宋朝的溃败,在第一步,就走错一棋。 一招不慎,满盘皆输!! “明白了吧,第一步走错,后面无论如何补救都无济于事。” 朱元璋感慨道:“这也就是咱这么犹豫不决的缘故,老四真的不错,这段时间老四的表现,更让咱觉得他更适合。 桀骜的蓝玉,也对他无可奈何。 朝堂上有几个人能跟蓝玉叫板? 只可惜,他始终是老四,咱不敢走错这一步棋,咱不想成为大明的罪人。” 对于这点,汤和可不敢乱说话,也不敢乱站队。 只是说了句,大哥想的通透敷衍一下。 朱元璋指向这南京城街头,笑道:“咱现在也想通了,宋朝就是因为定都的缘故,咱之前还想迁都开封和西安,现在想来还是这南京好啊,世世代代就留在这里吧,大不了扩一下!” 南京城可谓是风水宝地,朱元璋起家的地方。 有雄山险峻,更有天壑长江作为屏障。 四通八达,水陆方便。 在朱元璋成立大明后,便暂时将此地作为京都。 但朱元璋也没想到现在人越来越多,城市越来越挤。 不过他现在想通了,南京城还是有地理优势的,以后儿孙不行,也有雄山险峻,长江天壑拦着。 自己还留下了一名擅守城的老将耿炳文,真是万无一失。 不多时,两人来到一家布行走了进去。 “店家,这布怎么卖啊?” 朱元璋走进布行,随意一匹寻常百姓用的最多的绢布。 “您是按尺买,还是买一匹?” 店小二问道。 “按尺什么价格?按匹又什么价格?” 朱元璋久居皇宫,也许久没有下来逛了,对于民间的东西价格还真不太清楚。 店小二道:“按匹两百文一匹,一匹九十尺,得三文一尺。您要是买一匹,最划算,您看怎么买?” 什么? 朱元璋一惊,那报纸上李氏布庄的价格可是三十文一匹啊。 这价格怎么相差如此之大? “有没有便宜些的?” 朱元璋皱眉问道:“店家,有没有便宜些的,伱们店最便宜的绢布给咱看看。” 听到这话,店小二的热情程度瞬间下降,将他领到另一个货架,指着道:“这是本店最便宜的绢布,一百五十文一匹。” 朱元璋道:“还有更便宜的吗?三十文一匹的绢布有吗?” “三十文一匹?” 店小二有些不耐烦了,指着门口,没好气道:“客官出门左转,好走不送。” “大胆!” 汤和戳了戳拐杖,骂道:“这就是你布行的待客之道?” 这一呵斥,倒是将店小二吓了一大跳,不知如何回答。 店小二仔细一瞧,发现这二人的面貌都十分不凡. “算了。” 朱元璋摆了摆手,没有多计较,带着汤和转身离开。 随后,他们又询问了几家布行。 根本寻不到三十文一匹的绢布。 最便宜的也得一百二十文。 按照他们的说法,三十文,进价都不止这个价格。 至于一百文的绸缎,那更是天方夜谭,不可能的事情。 “这就奇了怪了,北平的李氏布庄,怎会有三十文一匹的绢布?难道是做慈善?”朱元璋嘀咕道。 “老弟也感觉十分奇怪啊” 汤和也疑惑不解,突然想到什么,说:“大哥,有可能真是是做慈善,上面写着只限百姓购买,还能买到便宜的丝绸,大哥您虽然规定农户百姓可以穿丝绸,可有几个百姓能穿得起呢?也就成婚大喜之日,买些料子做套衣服,能穿半辈子。” 朱元璋不停的琢磨,可怎么也琢磨不清楚。 “罢了罢了,待咱喊锦衣卫去北平瞧上一瞧,都清楚了。” 朱元璋道:“老兄弟,我看你也累了,咱送你回府。” 汤和急忙道:“使不得啊,还是我送大哥回宫吧。” 朱元璋正色道:“怎么?朕的话不好使了?” 汤和哈哈一笑:“那那就恭敬不如从命。” 于是乎,朱元璋亲自将汤和送回了他在京城的老宅子,这老宅子也不起眼。 二进门的院子,谁能想到堂堂国公会住在这里? 可以见的,汤和真是人间清醒,这样活得长啊。 当初同为开国功臣,国公的李善长气派吧? 宅子是堪比王府,有山有水,出门坐着八抬大轿。 现在坟头草老高了。 待将汤和送了进了宅子,朱元璋转身出门,立刻就有轿子过来迎接朱元璋,还有数名锦衣卫护卫左右。 朱元璋坐上轿子,回了皇宫。 而汤和,回到了宅子后。 腰也不痛了,腿也不抖了,直了起来,也不需要用拐杖走路,毕竟这宅子就他一个人,和一个小儿子,不用伪装. 过了一会,汤和小儿子过来禀报:“父亲,凉国公蓝玉求见。” “不见。”汤和躺在摇椅上眯着眼睛道。 “父亲,是蓝玉亲自来的。” 小儿子道。 “亲自来也不见。” 汤和摆了摆手,“就说我今天累了,不能动弹。” 小儿子担忧道:“父亲,这蓝玉支持皇孙朱允熥,若是咱不给面子,以后会不会对我们不利啊” 汤和没好气道:“你啊,还是太年轻了,那我问你,等下燕王来了,见是不见?” “这” 小儿子只好拱了拱手,退出屋子。 随后去了门外,拒了蓝玉,蓝玉不满的走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