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西蒙诺夫在一旁介绍:“正常的飞机爬升,需要用舵面将机尾推下去,机头才能撬起来,有了我们的矢量发动机之后,喷管可以向上喷气,机头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抬起来,比其他的战机控制更为迅速。”
阿三们纷纷点头,表示认同,的确,这技术看着很强大!
“在正常飞行的时候,矢量喷管也可以产生配平力矩和修正力矩,这样比之前的方式产生的阻力更低。”
水平飞行,看上去平淡无奇,实际上,里面也有讲究。
飞机在天上水平飞行,靠的是升力和重力平衡,而升力,是和速度有关系的,毕竟,速度越快,机翼上气流流速越快,升力就会越大。
在一定重量的情况下,飞机的巡航速度就是固定的,如果想要增加飞机的速度,那飞机就会抬头,这个时候,想要保持平飞,那就需要飞行员推动操作杆,下压机头,两者相互抵消。
到了电传时代,那就不需要飞行员操作了,飞控会自动解决这个问题。
当然了,问题也可能会出现的,比如著名的波音737max死亡俯冲。
这种飞机换了新的大推力发动机,提升了巡航速度,但是机头就会爬升,如果想要彻底解决,就得从气动上改变,波音的工程师懒得捣鼓,直接在飞控里加以限制。
也就是说,这飞机在平时飞行中,尾舵就是向下摆,让气流推动机尾向上翘的,提供足够的低头力矩,这样才能平衡多余的升力,最要命的是,这程序是直接固化在飞控之中的,它的优先级超过了飞行员的操作!
正常飞行没问题的,但是,当飞机遇到意外,需要飞行员挽救的时候,飞控程序里依旧在控制飞机低头,这样就有了死亡俯冲,飞行员根本就没有办法把飞机拉回来。
任何一种电脑操作的东西,优先级都应该低于人,毕竟人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,可惜,飞机上有波音737max,汽车上有……
以前只能靠舵面,现在可以靠矢量发动机了,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阻力,毕竟舵面使劲压机头,那会产生很大的额外阻力,这样就客观上降低了飞机的燃油消耗率。
“当然了,这些是矢量发动机联动转动带来的优势,它还可以差动,这种时候,飞机可以产生更大的滚转角速度。”
随着西蒙诺夫的介绍,视频里的战斗机用不可思议的速度,做了一个滚转动作,让阿三们看得睁大了眼睛。
这样也行?
太厉害了啊!
这飞机要是弄到手,绝对可以全面碾压东方的歼十一!
没错,就是碾压东方!阿三从来就没有把老巴当做对手,他们瞄准的是东方,不过,让阿三最郁闷的是,东方也从来没有把阿三当做对手,在东方眼里看来,那個世界霸主才是自己的对手。
能战胜枭龙不算什么,阿三需要能战胜歼十一的战机!
现在看来,这款苏-27的改款苏-35完全能做到!
“再比如说眼镜蛇机动,利用普通的苏-27战机,需要高超的飞行技术,还需要断开飞控限制,但是对于我们这款全新的战机来说,普通的飞行员也能轻轻松松做到。”
视频播放完成,西蒙诺夫继续给众人介绍。
同时,阿三们也开始提问。
“这款飞机为何使用了三翼面布局?”
苏-33上第一次使用,是为了更好地离开飞行甲板,苏-35上使用,其实是因为雷达和航电设备进行了升级,机头更重,用鸭翼可以进行配平。后来的新苏-35就去掉了鸭翼,重新回到了常规布局。
现在用了东方航电,机头没那么重,但是,t-10m是几年前研制的,原型机上用的还是老式航电,当然得有鸭翼。
但是,西蒙诺夫不能这样解释,他笑了笑:“当然是为了更高的机动性,我们苏霍伊设计局在提升飞机机动性方面,绝对是最强的存在!”
阿三们纷纷点头。
“大家再来看,我们这款飞机的尾椎比较大,大家伙可知道这里面是什么?”
分辨苏-27和米格-29有很多方式,尾椎就是其中之一。
米格-29是中型机,机体并不大,所以,两台发动机并装在一起就够了,苏-27个头比较大,两台发动机之间有距离,经过吹风洞,发现气流流过其机体形成的涡系气流会在尾部破碎,这样是不利于飞行的。
所以,设计师在这里搞了个尾椎,向后延伸出来,和蜜蜂的刺一样,通过这样的改进,可以涡系气流附着在尾锥上,延缓其破裂的速度,提升了飞行性能。
不过,既然搞了这个东西,当然也得用起来,这个位置装燃料不合适,那就装其他东西。
比如说干扰弹。
苏-27携带的干扰弹数量远远大于f-15,就是这个原因。
不过,如果只使用干扰弹,那还是不能发挥出来这个尾椎完全的作用来!
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尾椎,必然要有独一无二的作用!
“是什么?”
“雷达。”西蒙诺夫信心十足地说道:“我们的苏-35,将是全世界第一款配备后向雷达的战机!从此以后,空战的格局将会得到改写,咬尾攻击也不再安全,因为,我们的战机可以发现后半球的敌机!”
喷气机时代,飞机的布局也经过了反复的调整,仅仅一个发动机的位置,就有过很多尝试,最终到现在成熟了。
第(1/3)页